「悲劇」?是的!雖然《黑金企業》在表面上看來很像是部個人的奮鬥成功史,但它確實是悲劇,而且還是個由家庭、人性、貪婪、宗教、鬥爭所交雜出來的「個人悲劇史」。如果要再用更為深遠的面向來看,它更像是美國從西部拓荒到建國時期的縮影。
「美國」,讓千千萬萬人瘋狂追逐美國夢的美國?它有什麼好被拿來說嘴的?難道是他們自以為傲的「資本主義」?如果是這樣,那本片或許就拿了「資本主義」來大力諷刺。資本主義者的目的便在壓榨窮人,剝削窮人,吸乾他們的血,進而壟斷他們的資源。也因為資本主義所挾帶的可怕嗜血性,於是成就了人們口中「偉大」的美國。於是,資本主義它在滴血,就像是片中滴滴挖鑿出來的石油。石油,似乎成了美國的原罪,它創造了未來,卻也有可能摧毀未來。
「極其黑暗」就是這部電影的基調與氛圍,彷彿沒有出口一般的黑暗,且片中沒有一個正派角色,存在的只有人性的陰暗。而其中醜陋的利益鬥爭,虛假的偽善皮相,種種不正不潔也在片中不斷地被放大、衍伸。
人性的綿密著墨,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好看之處,但除此之外,也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幫助全片更加精采,以下分段描述之
一、開放與留白:電影是視覺的藝術,不靠言語,單靠畫面鏡頭來營造主體敘事,以增加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這是本片聰明的作法。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鏡頭敘事功力了得,光在片頭就給了觀眾下馬威,讓主角於沉默之中工作,過了好些時候才讓角色開口說出第一句話。沉默之中,只見主角灰頭土臉,不斷地敲擊、碎石。此時,無名小卒的心酸、困苦與奮鬥,便透過畫面在短時間內建立了出來。接著場景一轉,那根不慎掉落的尖銳物直直刺入地面,猶如一把利刃刺入人體之內,伴隨而來的是石油(血液)湧現,更也是貪婪與欲望的萌發。短短幾分鐘,導演便透過一連串無對白的動作,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堪稱巧妙。
二、攝影:關於第一點所提到的鏡頭敘事,除了導演功力之外,這更也考驗了攝影技巧。本片的攝影觀點,與其說它「老派」,還不如說它「大器」會更實在。老派的原因在於本片特寫畫面極少,幾乎都呈中景、全景,甚至是大全景。這類畫面的揀選,似乎都像在取法經典西部片,但也因為片中的大全景,讓全片展現出蒼涼的的荒原空寂之感,大器卓然。
三、無神論:影片或許帶有「無神論」的觀點,這不僅明顯反映在丹尼爾普蘭攸(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飾演)這角色上面,更也反映在他與神父伊萊(保羅迪諾Paul Dano飾演,眼尖的觀者會發現他一人分是兩角)兩人的對峙上面。伊萊無疑是全片「偽善」的代言人,金錢與名聲蒙蔽了他虔誠的雙眼。他口口聲聲說信奉上帝,卻在他所建立的教堂裡面,進行一連串詭異、可笑,像是「邪教」一般的儀式(保羅迪諾於這段的演出真是喜感十足,不禁又讓我回想起《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裡,那位沉默的詭異大哥),就連普蘭攸都當著他面說虛偽,因為普蘭攸早就知道他倆是同一類的人,只不過普蘭攸他不信上帝,大膽挑釁神權,劇情後段甚至還叫伊萊放聲大吼「我是假先知,上帝是迷信」之類的無神論調,終至最後他擊斃了伊萊,擊斃了神權,也擊斃了偽善。
四、音效配樂:本片配樂是由電台司令(Radiohead)吉他手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所作。不得不說,本片別具風格的配樂,絕對幫影片加分再加分!成功讓影片該要有情緒的地方,呈現出十足飽滿的戲劇張力;也讓人物的情感狀態,隨著跳躍的音符而跟著抑揚頓挫。尤其片中那場油井起火段落,配樂以尖銳不安的小提琴音,夾雜激亢旋律的打擊樂音,強烈的聽覺震撼,更是使人印象深刻。而那幾近於「空襲警報」的音效,以其混亂、突兀與不規則的風格,聽來雖嫌尖銳刺耳,但卻詭異地與影片調性合而為一,獨樹一格。
五、丹尼爾戴路易斯:他從大銀幕上銷聲匿跡五年之後才推出的作品「黑金企業」,依然是一部企圖明顯的野心之作。主角是一個到處尋找油礦、說服民眾租地讓他鑽油的探勘者兼商人。這真的不是一個「企業家」的故事而已,片中人物「身體力行」的艱苦程度簡直令人咋舌,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甚至在開場就大膽放任男主角丹尼爾戴路易斯一個人,不靠對白、只用動作演出十幾分鐘主角當年尋找油礦的孤獨、艱辛、以及近乎殘忍的現實。然而當噴出的石油照亮了皇天不負苦心人的教條之外,也同時擠壓出人性的貪婪與競爭,進而逼現主角即使最後坐擁金山卻難逃孤老的下場,「黑金企業」宛如結合了奧森威爾斯的「大國民」(永遠的影史最佳影片,一個報業大亨燦爛卻失敗的一生)與喬治史蒂芬斯的「巨人」(詹姆斯狄恩在片中飾演因石油而致富的長工,卻敗在自己的癡心嫉妒與競爭情結下)。就像對石油的探勘一樣,本片也對人性進行深層的挖掘,兩者之間其實有種刻意的對照。丹尼爾戴路易斯從角色設定到表演層次,簡直就是最豐富的油礦:先是深不可測,然而隨著鏡頭的逐步深探,他彬彬有禮下的邪惡,暴力相向後的忍辱遷就,就像那些浮出地表、預告隨時會有石油湧出的油泡,最後終將激爆、衝垮那些架在上面的勘鑿工具,黑亮而高傲地洩盡底層的真相。保羅湯瑪斯安德森雖然合作過不少好演員,甚至讓一些大明星改頭換面,但從沒有一個像丹尼爾戴路易斯如此「恐怖」。他的演技幾乎左右了整部影片,除了他以外,另一位以本片獲得奧斯卡的攝影師勞勃艾斯威特在頒獎典禮上說:「我們都是站在丹尼爾戴路易斯的肩膀上完成本片的。」所言並不誇張。而他的驚人演技也激發了在片中飾演對立的傳教者保羅丹諾(少年初體驗、小太陽的願望)。兩人的對手戲滿是張力,也讓飾演他養子的小男孩狄倫佛烈雪初登銀幕的天真質樸,形成了極佳的對比。風格化的配樂也為全片更添逼人氣氛。
《黑金企業》以豐富層次的故事,見證了一位小人物,從風姿英發到苟延殘喘的過程。全片最後一個鏡頭確實耐人尋味,「I am finished」(以英文台詞表現會有更多解讀空間),這是黑色幽默?抑或小人物在大時代之下的悲情終局?每個人的解讀當然各自不同,但影片主要呈現給觀者的黑暗與悲劇之情,卻是放諸四海都皆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