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財前先做人生風險管理
理財前先理人生的風險。人生風險一個是死太早,一個是活太久,還有就是健康問題無法掌握。所以理財前第一步就是先買保險,一家之主如果沒有買夠保障,全家人都處在高風險下,所以把壽險、意外險、醫療險補足,才是理財前最重要的一件事。至於活太久的問題,則要靠存退休金來解決了。
2.做好收支計畫,小錢也能變大錢
許多上班族都感受到家庭收支捉襟見肘的困難,但一個家庭有沒有儲蓄跟收入無關,其實是跟分配有關。我認識一位計程車司機存了三棟房子,也認識企業高階主管還在當月光族,所以不要再用沒錢當藉口了。我建議三三三收支分配計畫,三分之一日常家用,三分之一繳房貸,三分之一儲蓄,另外一成買保險,這樣日積月累,錢就能存下來了。
3.先想退休計畫,才能擁有財富自由
退休金金額龐大,一般上班族必須用至少20年的時間準備才能達成,越早儲蓄退休金,自然對現有的消費產生排擠效果,讓資金流向資產而不是流向消費。但大部份上班族都是在房貸、子女教育費負擔完成,接近50歲後才思考退休問題,因此覺得退休遙不可及。想要早退休,就要從年輕時開始每個月挪出一筆錢到退休帳戶,自然就有比別人早退休、享受財富自由的條件了。
4.只做自己懂的投資
我有一個朋友很會賺錢,但她賺到的錢拿去理財,幾乎都是大賠。因為她個性衝動,又沒有時間研究,常常聽明牌買股票,真的繳了很多學費。她發覺自己只有買房子的錢可以存下來,後來就只以購買房地產為主。有人喜歡股票投資,有人擅長基金,還有人只適合固定收益的產品。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十項全能,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不要人云亦云,唯有喜歡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自然能在一個領域內悠遊自得,不需要一定跟著市場的花車走。
5.保持吸收資訊的習慣
投資理財和社會環境的變動息息相關,想掌握變動就應該保持吸收資訊的習慣,從專業報紙到雜誌,甚至網路上的研究報告,都應該持續閱讀。如果非財經本科系覺得讀起來有困難,最好去上課,才能逐步建立自己分析經濟環境的能力。有人可能覺得這樣做太難了,如果真覺得如此,就把錢放定存風險還比較低。
6.投資要先設好防火牆
賺錢時快跑,賠錢時ㄠ落去,這是許多人的寫照。投資的風險管理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設停損點,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財富大幅縮水,事先設好停損點並嚴格執行,是最重要的紀律管理。但近年蓬勃發展的定時定額基金投資,停損法則卻不一定適用。因為定時定額分散買進時點,投資成本是變動的,當投資市場越跌買進成本越低,有助於降低整體持股成本,投資人必須有耐性經過二、三年以上的煎熬。但就我所接觸的投資人,幾乎遇到股災都是單筆投資抱著不放,定時定額很快就停扣,所以都很難翻身。
7.把時間拉長看投資趨勢
一般人投資常常只看短不看長,但要預測股市明天會不會漲、下個月會不會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投資一向以月線或年線為主要的參考指標,透過更長線的眼光去看趨勢,就不會受到短期波動的影響。好多次演講當我把月線圖秀出來時,許多人都很驚訝,原來轉折點並不難掌握。
8.一定要做資產配置
不管現在投資市場處在多頭還是空頭,永遠都要有定存或債券等固定收益的產品,同時也要有股票、房地產。理財其實是一個資產配置的問題,不是零與一的問題。透過配置雖然在多頭階段,資產成長的速度受限,但卻能提供在空頭市場來臨時的下檔保護,降低整體資產受衝擊程度。就像我們跳撐竿跳,下面一定要放一塊軟墊,才能不受傷的落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